吉澳—吉祥之島

陳一年

 

    吉澳是位於大鵬灣西南水域一個島嶼。在空中俯瞰,吉澳島的形狀呈「之」字型,形成蜿蜒曲回的岸線和蔚藍的海灣。鄰近還有一些小島圍繞它,如其西面的鴨洲,南面的印塘灣諸島,為吉澳造就了一片平靜的海域。

    吉澳灣因此成為一個天然避風港,曾經吸引很多靠海吃海的漁民居於島上。

穿過海上仙境 登上人間小島

    吉澳島面積2.35平方公里,是新界東北地區的第一大島。吉澳島彎曲的奇特形狀成為一個天然避風良港——吉澳灣,每當風高浪急,大鵬灣海域漁民大都避風於此,被漁民視為「吉祥之澳」,故名「吉澳」。因為吉澳形狀彎彎曲曲,所以英文名稱為Crooked Island,意為「彎曲的島」。

    該島處於沙頭角以東,行政區域屬於北區沙打分區。吉澳與鴨洲是同一航線上香港生態旅遊勝地,可遠眺深圳鹽田貨櫃碼頭。

    我曾多次登上吉澳島。多數由馬料水碼頭乘船,經過黃竹角海、印洲塘海……一路上海闊天空、島嶼棋布、風景如畫。

    90分鐘航程後,在海島西邊的碼頭登上吉澳,卻是另一種風景。吉澳島上保留了漁村風貌和恬靜的自然氣息,一派淳樸的小島風情。

    「吉澳大街」是居民最集中的地方。其實街道不大,長675米而已。這條街在18世紀末期已經存在,現在街上仍有餐館和幾間雜貨店,亦有售賣海味乾貨的小鋪和小食攤子。在街上售賣的小吃如砵仔糕、雞屎藤糕餅、茶粿、糯米?等都是吉澳特色食品。

    現在,吉澳只有約50個長住島民。全盛時期是在1950至1960年代,那時吉澳海域海產豐富,吸引不少漁民聚集在這裡謀生,最盛時約有1萬居民。

    然而,吉澳島位處香港及深圳邊界,受邊境管理所限,還去唯一來往該島的渡船需要經香港禁區沙頭角碼頭登岸,交通很不方便。後來海上漁獲減少,漁農業式微,很多人離鄉別井到港九市區或海外謀生( 多到英國,愛爾蘭 )。

    直至近些年開通了周末和假日由馬料水開出的遊客航線,吉澳才成為可以遊覽觀光的島嶼。登島可見,沿路有些殘垣斷壁前立有說明牌,標示這裡曾是某店鋪、某酒樓、宅第……共有27塊解說牌,是沿?「吉澳文化徑」設置的,貫穿島上多個歷史遺蹟。過去的商鋪、養豬場、露天電影院和學校等一一浮現,讓人揣摩居民昔日的生活情景,認識小島的歷史。

天后宮的門神是鬼佬?

    大街盡頭有遊人必到的景點:天后宮、姻緣樹和吉澳故事館。

    吉澳天后宮始建年代已不可考,而廟內現存最古老的文物是刻有「乾隆二十八年」(1763年)的銅鐘。天后宮大門上畫?一對門神,是地道的中國傳統門神;然而在天后宮右側的吉澳故事館,則收藏了另一對舊廟門,人們將門畫稱為「鬼佬門神」。

    話說若干年前,駐島英軍的「?喀兵」替廟宇做翻新工程時,不慎打翻油漆弄髒了門神。他憑想像力重新畫門神,誰知門神的面孔被畫成了洋人模樣。

    天后宮樑柱上有許多石灣陶瓷雕塑,塑造了一齣齣古典故事。在這個偏僻小島,竟然也能欣賞到著名的佛山「石灣公仔」,真是難能可貴!

    吉澳是由漁民和客家人聚居的島。2019年在天后宮一側設立了吉澳故事館,透過村民口述及物品展示,重現居民的生活往事。

    天后宮面向的吉澳廣場,廣場邊緣有一棵細葉榕,傳說是為了不擋住天后看風景,樹幹自然地橫臥生長,形狀奇特。據傳,如果站在樹下伸手能接住掉下來的樹葉,便能有好姻緣。因此島民稱此樹為「姻緣樹」。

★ 吉澳島的形狀呈「之」字型,形成蜿蜒曲回的岸線

★ 吉澳灣是一個天然避風港,曾經引靠海吃海的漁民居於島上

★ 天后宮屋頂上有許多石灣陶瓷雕塑,塑造得非常精美

★ 天后宮建在高台上,側面就是石澳故事館

★ 姻緣樹的樹幹橫臥生長,形狀扭曲得非常奇特

 

★ 石澳故事館收藏的天后宮舊廟門,門神是洋人模樣,被稱為「鬼佬門神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