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人行 |
|
大石磨和小石磨
上水乘51B小巴往信義村,終點料壆,以前村車只停信義,不走較遠的料壆。今天相反,去程才入村出市區,原因是上落信義村的道路高低縣殊,落山容易上山難。料壆起行,路經馬草壟碉堡路口。 北區七座邊境警崗之一,往參觀,山崗高企,居高臨下。前望內地景物,港境鄉村,遠方高樓大廈,對比強烈,日後回來看,景觀可能大變遷,回走料壆路。 分支路口往馬草壟信義,村屋集中,村景明朗,之前路口還有以馬草壟為名的各村舍,不及此地優開揚,朝北直行下方,路分左右,左往落馬洲,今日右行羅湖。 漫步於空曠遼闊的郊野中,路上多魚塘,農舍疏落,人口稀少,環境清靜。路經料壆村口,東走得月樓。料壆東走得月樓,行經雙孖鯉魚南坡,該地沒有山名,行山者就稱該地為雙孖鯉魚。 山上應該有一座風水名穴,不知位處何方,名穴的標示,肯定和附近的地理形貌和奇山異水有關,似指鄰近羅湖口岸中港雙方的弧形地帶。羅湖口岸,港境梧桐河北流深圳河,雙河匯聚,兩地河岸,十分對稱。深圳河由東往西流,流經過境大橋。梧桐河由南走北,雙河合流處如[Y]。 雙孖鯉魚風水可能即指此,很像尖沙咀半島伸入維多利亞港的地理形貌。 還有登山路線,上走雙孖鯉魚,由南走北,那是Lecky Pass,中譯歷奇徑,可能昔日英軍命名,歷奇是人物,自有其命名原因。南坡路旁登山,至頂,近距離觀看邊境地帶,一新耳目,不遠走深圳河岸,原路回程料壆路。雙孖鯉魚遙望內地太低,羅湖站東鄰高山最理想,清明時節,沙嶺墳場高地,口岸得以近賞,禁區形勢,全然入目。 羅湖邊境大樓,就在不遠處,邊界景物,道路橋樑,均可目睹港境梧桐河,內地深圳河,盡在視野之內。該山早稱雙孖鯉魚,從來沒有風水名穴成為正式山名,若重新命名,最佳取名[小石磨],該地早有高山大石磨,位於南部,同處一區,同一山脊,山路南北互通,兩地高低很接近,有大必有小,大石磨隔鄰自然是小石磨。 東走得月樓,遇上分岔路,不走直線車路,轉左村徑往羅湖,終點梧桐河,場地闊大開揚,四周觀望,欣賞河景,西岸開放,遊人眾多。遙望羅湖站,警崗前小橋屬禁區,無法往對岸乘列車,沿岸南行河岸,欣賞郊外風光。 該區高山大石磨瞭望台可登臨,位於料壆村之南,高一八三米,比馬草壟碉堡高得多。瞭望臺前眺羅湖口岸,外觀和七座同一模樣的警崗有別,和連麻坑伯公坳的瞭望臺同一形貌,地區和山勢不同。大石磨比伯公坳更優勝,有直升機坪的軍車路上落,遊覽該區必到訪。 料壆路另一次旅程,步過小石磨,到分岔路口,不走左路往梧桐河畔,右行闊大路徑上登大石磨高山,很快上頂,上方營房等建築物眾多。 四周景物,更為豐富,羅湖口岸,山形地勢,河水流向,天造地設,巧妙形成,後東坡落山,簡單水泥徑,可行車,登該山正途。除了上述東北兩線,還有第三路徑登山,視野廣,景觀更佳,大石磨長形山勢,南北走向,南坡河上鄉路,山腳多墳地,只要並非拜山路,即可上攀,初段稍斜,沿脊北上,先經副峰,很快到頂。 東坡懲教所,西坡練靶場。登上主峰瞭望臺,視野良好,北區景物盡覽。
|
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